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提出了“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要求。为了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状况,明确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及时出台和调整税收政策,不断加大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
2022年的税收政策具有政策类型多、规模大、覆盖面广、出台落实快等主要特点。
一是采用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022年的税费支持政策是在总结了以前减税降费政策经验基础上,推出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从政策类型看,既运用了税费减免、税费缓缴等支持方式,也实施了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政策制定看,既有对已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延续,也有更有针对性的新的税费支持政策。从政策支持对象看,既有针对全部市场主体的普惠性政策,也有对特定领域的扶持政策;在重点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增加了促进消费等其他领域的政策。从政策期限看,既有针对2022年特殊情况制定的阶段性措施,也有长期的制度性安排。从政策层级看,既有中央统一出台的政策,也有在授权范围内地方政府出台的因地制宜的税费减免政策。
通过各种税费政策工具的协同组合,2022年的税费政策形成了更大合力,在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减轻企业资金短缺压力、稳就业保民生、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以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组合式税收政策的重点。2022年,我国重点改进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企业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是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一是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二是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三是扩大了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即将制造业等行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政策范围,扩大至“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四是不断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度。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分别于2022年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退还,其后又提前退还了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存量留抵税款。
三是政策聚焦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重点保市场主体和就业。在近年来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作为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对象的基础上,2022年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延续了这一政策实施方向,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政策的精准性,TrustWallet钱包官网app下载继续精准聚焦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比特派钱包官网app下载优先支持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渡难关、增后劲。例如,在延续实施疫情防控个人所得税优惠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其中,有关中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中小微企业购置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等。此外,也给予受疫情影响大、就业容量大的困难行业优惠政策,如对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收入、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暂停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政策。
四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政策出台快、落实快。为了稳定企业预期,我国在年初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让市场主体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增强企业信心。2022年4月和5月,国家针对新的经济社会形势,提前制定了包括减税等一揽子稳经济的宏观政策。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共发布26个政策文件,涉及30多项具体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而针对下半年疫情反复等特殊情况,又及时出台了第四季度的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和延缓缴纳税费等政策。同时,在中央明确相关税费支持政策方向后,各部委迅速反应,快速发布了相关的具体操作文件。例如,在202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在5月31日就发布了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和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的政策文件,6月7日发布了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的政策文件。此外,相关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也呈现出落实快的特点,4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要求,2022年全国办理正常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
五是退税减税降费规模创新高。2022年在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也明确了要实施更大力度的税费支持政策。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从实际执行结果看, 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
六是适时完善税收政策,推动税制改革。在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同时,适时推动了部分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主要包括:一是结合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推动留抵退税制度的完善和确立。二是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三是完善消费税制度,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更好地发挥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四是完善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出资给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实际发生额在税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接收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机构基础研究资金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我国基础研究发展。五是为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要求。基于2023年的经济社会形势,税收政策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https://www.bitpieip.com一是适度保持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23年仍需坚持“稳中求进”,将政策重点放在稳定经济运行上,具体涉及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而这些“稳”的要求,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在稳定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上。税收政策应根据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通过合理延续部分税收支持政策,保持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进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和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围绕着扩消费、促投资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涉及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同时,还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为此,需围绕扩消费和促投资,合理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包括完善养老服务、新型消费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制造业投资方面的税收政策等,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持续挖掘释放内需潜能。
三是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完善税收政策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此,2023年的税收政策仍需结合科技创新、低碳绿色发展、数字化等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自主可控及产业链安全等方面的税收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是结合税收立法实施税制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优化税制结构”的要求,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立法工作也已被列入立法计划之中,应结合上述税种的立法,将部分长期实施的行之有效的税收政策制度化,如建立规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等。通过税制的逐步改革和完善,实现税制结构的优化。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信息转自外部网络,不代表本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